龙周刊 THE DRAGON WEEKLY

民族源远流长 繁衍千秋万代

炎上文言文! 台灣「無恥課綱」大亂鬥遮掩的「課堂兩國論」

近日一段台灣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痛罵民進黨政府「無恥課綱」的影片在網路瘋傳,包括內地各影音號亦爭相轉載,據了解播放次數或超過千萬次。

還原當時場景,區姓教師在12月4日「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」第三場「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」記者會發言,她指陳台灣2019年施行的「108課綱」,國文科刪掉了過多文言文篇幅,包括顧炎武的名篇《廉恥》,學生不再能理解「恥,是清清白白的辨別」,加上「(台灣)廟堂小丑個個吃香喝辣,耀武揚威」,導致學生「是非錯亂,價值混淆」,因此「108課綱」就是個「無恥」的課綱。

課綱爭議「大亂鬥」年年都有

這段片長約5分鐘,字數約2,000餘字的發言,旋即在台灣輿論場形成兩造對立,有人為區姓教師鼓掌叫好,指她一針見血地揭露了民進黨政府在文史教育「去中國化」的「惡行」;有人則對此嗤之以鼻,認為區姓教師的看法是國民黨「黨國餘毒」,指其政治立場偏頗。延燒到後來,又變成了「文言文」與「白話文」的對立,有人認為學習文言文有助於語文涵養,有人則認為文言文在當代已無價值,不應該浪費時間在「沒用」的事物上。

時值2024大選,各陣營當然不會錯過此絕佳的交鋒機會。馬英九於Facebook發文「向北一女國文老師致敬」,讚許區姓教師「揭竿起義」的「壯舉」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表態,「108課綱」傷害台灣競爭力,他當選後將重啟已經13年沒召開的「教育國是會議」。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表示,他反對文化「去中化」,「不希望下一代出現張飛打岳飛的情況」。而民進黨籍立法院長游錫堃語出驚人,稱「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」、「中國思想無法產生民主政治」。

這一波因區姓教師痛批「無恥課綱」而起的「大亂鬥」,看似各方炮火四射,但焦點分散,依舊是在台灣「藍綠統獨」格局下的一場「內戰」。事實上,課綱與教科書在台灣的爭議,「108課綱」絕非首次,而是打從1996年李登輝執政時期,力推「認識台灣」教科書以降,再到陳水扁時期大修課綱,幾乎年年都會爭論一次。

扭曲歷史、改造認同早已起步

台灣的文史課綱與教科書爭論已經長達20餘年,為何始終無法看到盡頭?關鍵就在於,必須認識到課綱與教科書都是官方機器意識形態灌輸的工具,當兩蔣的「反共」意識形態與李登輝、陳水扁的「去中」意識形態一拍即合,整體台灣的主流價值就是向着「拒絕當中國人」的方向而去。

如同龔自珍說的「欲要亡其國,必先亡其史,欲滅其族,必先滅其文化」,因此不管課綱怎麼修、教科書如何改,「認同改造」便是其中的最高綱領,目的在於要將台灣人變成「不是中國人」。此乃台灣執政者的「大勢所趨」,故連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期,也只敢對課綱進行「微調」,就算如此,還在2015年引發高中學生大規模的「反課綱微調」運動。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,台灣教育部發布的第一道命令,就是廢止馬英九時期的微調課綱。

回顧過往至今的台灣課綱與教科書爭論,要不是陷入中國史與台灣史比例之爭,就是陷入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之爭,其實不管比例孰重孰輕,關鍵問題便在於執政者要將中國「他者化」,也就是在台灣的義務教育階段明確塑造「兩岸兩國」的觀念。因此,替「文言文」辯護者,拿出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的古文考題,欲藉此強調連日本都相當看重文言文,但這等於是無效的回應,因為日本即「外國」,而台灣執政者就是要把中國「外國」化,就算「外國」如何重視文言文,那也無關台灣「本國」的事。

政黨輪替無解「課堂兩國論」

台灣現職高中國文教師王睿(化名)告訴《香港01》,新課綱的國文課程與歷史課程一樣,問題是出在脈絡與結構的破壞,從而產生根本的質變。比如,完整的國文課,應該包括全中國自古至今、台海兩岸的經典作家作品。但台灣當前的國文課,除了份量減少之外,還完全限於曾經出現在台灣島上的古今文選,而排除大陸當代作家作品。這樣與台灣「同心圓理論」的歷史社會科教育結合起來,「中國」就變成為台灣學生的「他者」。

在王睿看來,政黨輪替不可能平反台灣學子的中國主體性異化,因為這就是台灣在兩岸政治關係中走向異化的結果,其時代背景即「不統不獨不武」的「維持現狀」,「拒統」藍綠皆然。王睿表示,台灣文史教育的問題,不在於檢討課綱,也不在於增加古文,只要把課綱和教科書裏的「中國」改回「我國」、「中國作者」改回「我國作者」,以正確認識推動樂於認識,國文教育才能回天,否則「課堂上的兩國論」必然持續下去。

問題是,誠如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所言,從李登輝時代開啟的「去中國化」、「台灣化」進程,「強調該島脱離中國。但是這不會改變最終統一的結果,這樣做只能使台灣人在重新統一實際發生時更加痛苦。」如今台灣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兩岸「終局時刻」的到來,台灣藍綠白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或政客敢真誠地面對台灣人的「中國人」身份嗎?還是都是躲躲藏藏、扭扭捏捏、遮遮掩掩,放任李光耀說的「更加痛苦」到來?

賴清德與蕭美琴的「獨獨組合」就不必多說了。國民黨侯友宜看似有意修改課綱,但他只說要召開「教育國是會議」,「重新檢討、調整」;更何況侯陣營發言人柯志恩曾在電視專訪時替侯代答,認為台灣現行課綱並非「去中」的「台獨課綱」,只是「軟性」而已。而柯文哲雖然反對「文化去中」,但他也自承「內心還是深綠」,並謹記李登輝對他的「遺訓」:「特殊國與國關係強調特殊就好,國與國少提一點」,表示「兩國論」仍然是他內心的「底色」。

2015年執政的國民黨馬英九政府推動「課綱微調」,爆發高中學生「反課綱微調運動」,痛批其為「洗腦課綱」。(資料圖片)

認同虛無化直到「終局」到來

換言之,今日台灣課綱爭論或文言文爭議看似吵得沸沸揚揚,但事實上2024大選過後,無論哪黨誰人當選上台,都不可能看到任何「撥亂反正」的改變曙光,沒有人敢冒台灣「拒中」之大不韙,再當一次2015年人人喊打的馬英九。

是故,台灣文史課綱與教科書的「去中」問題勢必無解,宛如台灣前途何去何從,沒有任何有擔當的政黨和政治人物,敢為了「和平」而將「統一」列為選項一般,任由攸關生死與安身立命的問題擺爛到兩岸「攤牌」的那一天。

而台灣文史教育所帶來的認同「虛無化」,包括不識岳飛、孫中山,以及弄不清「雙十節」豈成「台灣國慶日」等問題,「課堂上的兩國論」恐怕也必須到「終局時刻」的到來,才有化解的機會。不過,代價就是李光耀說的,「更加痛苦」。

 

发表评论